粉絲專頁
 
   
 
台灣歌謠的人文風景
一九二〇、三〇年代的大稻埕,既是商業重鎮亦為文化搖籃,創作者在此地孕育了許多珍貴且動人的藝術文化結晶,其中台灣歌謠即為當時豐碩的成果之一。

今日人們所稱的台灣歌謠,是三〇年代最時髦的流行樂音,滿載著充滿創新與夢想的時代風情,上善人文基金會期望藉由台灣歌謠推廣活動,引領民眾認識彼時才華洋溢的音樂詞曲創作者,並聆聽首首動人樂音,體驗過往風光鼎盛年代的痕跡。

潺潺河水,悠悠歌聲。由歌謠回想過往北台灣的風華年代,如同一場歷史地理探索之旅,感受河流與城市人文間相依相存的關係,連結現在與過去的互動、對話之契機。
 
陳達儒

陳達儒(作詞家),原名陳發生,一九一七年出生於台北艋舺祖師廟附近。他於一九三五年加入勝利唱片公司,時年僅十九歲,於僅僅四年的創作期間,創作了《白牡丹》、《雙雁影》、《青春嶺》、《滿山春色》、《農村曲》、《心酸酸》、《三線路》、《青春城》、《港邊惜別》、《阮不知啦》等,成了當代創作量最多、也是最年輕的作詞家。戰後陳達儒仍持續創作台語流行歌曲,寫下了《安平追想曲》、《南都夜曲》、《青春悲喜曲》、《煙酒歌》、《賣菜姑娘》等膾炙人口的作品。一生寫作無數佳作的陳達儒,於一九八八年獲頒金曲獎特別獎。


陳達儒,原名陳發生,於一九一七年出生於台北艋舺祖師廟附近。

陳達儒先生於一九三五年加入台灣流行歌壇創作行列,時年僅十九歲,青春年少的他,服務勝利唱片公司,於僅僅四年的創作期間,為我們留下了豐碩的作品,如《白牡丹》、《雙雁影》、《青春嶺》、《滿山春色》、《農村曲》、《心酸酸》、《三線路》、《青春城》、《港邊惜別》、《阮不知啦》......等;成了當代創作量最多、也是最年輕的作詞家。成名後,他由萬華遷居至大稻埕九間仔(今延平北路與歸綏街)。

圖片來源:莊永明老師

戰後,他仍積極推動台語流行歌曲的創作,除以「新台灣歌謠社」刊行歌本發售外,也寫下了《安平追想曲》、《南都夜曲》、《青春悲喜曲》、《煙酒歌》、《賣菜姑娘》等膾炙人口的佳作;可以說他的作品是「台語老歌」中被傳唱最多的一位。

日後,他遷居大龍峒(台北市重慶北路),棄歌從商,以其經營長才,服務食品業界,最後才從子母牌關係企業珍豐冷凍公司副總經理職位上退休。

陳達儒一生的歌詞創作,超過三百首,大部分將成為台灣重要的文化資產,他曾說,他的歌詞常常是先構思一篇「小說」,而後再落筆。一九八八年,獲頒金曲獎特別獎時,文建會主任委員郭為藩說這是:「遲來的喜悅,應有的榮譽」實不為過。惜三年後(一九九二年)因癌症去世,享年七十六歲。


 
財團法人上善人文基金會 Shang Shan Human Culture Foundation 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二段75號 02-2321-4008 版權所有©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. 網站地圖隱私權安全政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