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桐(作曲家),出生於一九一〇年,曾是日治時期台北市歌仔戲班的後台著名樂師,擅長揚琴。後被古倫美亞唱片公司聘為作曲專屬,以《懺悔的歌》、《倡門賢母》進入流行歌壇,其重要作品為《農村曲》、《日日春》、《雙雁影》、《青春悲喜曲》、《煙酒歌》、《姊妹愛》、《母啊喂》等。
蘇桐,一九一〇年二月十九日出生。他是一位典型的民間藝人,有他的執著、有他的個性,也有他的傲氣。
他與陳秋霖,陳水柳(冠華)是日據時期台北市歌仔戲班的三位後台著名樂師,一九三六年,蘇桐曾參與「台灣新東洋樂研究會」,進行傳統樂器改良;當代歌壇無人不知他是一位操彈揚琴不做第二人想的最佳樂師。

台語流行歌曲發韌,蘇桐的作曲才華即被賞識,被古倫美亞聘為作曲專屬,以《懺悔的歌》、《倡門賢母》進入流行歌壇,而他真正揚名是在以後跳槽,為勝利唱片與陳達儒合作所寫的《農村曲》、《日日春》、《雙雁影》。
戰後,他仍有與作詞家陳達儒合作,如《青春悲喜曲》、《煙酒歌》、《姊妹愛》、《母啊喂》等佳構,惜生活老是困乏,入不敷出,淪為流浪街頭樂師,賣過歌仔簿及漢藥秘方-「高家種子丸」。
晚年,曾隨楊麗花歌仔戲班在台視擔任演奏,惟因氣喘病復發,不能夠參加錄影,而辭去職務,窩在三重鎮養雞度日,不久即因病去世。
蘇桐是一位音樂天分很高的作曲家,可惜恃才傲物,加以生不逢時,而潦倒一生,過世時,身無長物,賴他的朋友為其火化,遺骨始得奉安於靈骨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