粉絲專頁
 
   
 
台灣歌謠的人文風景
一九二〇、三〇年代的大稻埕,既是商業重鎮亦為文化搖籃,創作者在此地孕育了許多珍貴且動人的藝術文化結晶,其中台灣歌謠即為當時豐碩的成果之一。

今日人們所稱的台灣歌謠,是三〇年代最時髦的流行樂音,滿載著充滿創新與夢想的時代風情,上善人文基金會期望藉由台灣歌謠推廣活動,引領民眾認識彼時才華洋溢的音樂詞曲創作者,並聆聽首首動人樂音,體驗過往風光鼎盛年代的痕跡。

潺潺河水,悠悠歌聲。由歌謠回想過往北台灣的風華年代,如同一場歷史地理探索之旅,感受河流與城市人文間相依相存的關係,連結現在與過去的互動、對話之契機。
 
陳秋霖

陳秋霖(作曲家),出生於一九一一年的台北近郊社子,曾擔任歌仔戲班樂師,擅長大廣弦、殼子弦、古吹等傳統樂器,二十二歲時進入古倫美亞唱片擔任樂師,二年後被勝利唱片延聘擔任作曲,一九三六年以《白牡丹》奠定其在歌壇地位,其重要作品為《白牡丹》、《滿山春色》、《賣菜姑娘》、《中山北路行七擺》。


陳秋霖,一九一一年出生於台北近郊社子,父親由新竹遷居於此。他僅受社子公學校(小學)教育,十幾歲即在歌仔戲班生活,並擔任樂師,擅長大廣弦、殼子弦、古吹等傳統樂器。因對「音感」特具秉賦,時常為歌仔戲曲効力,寫了不少歌仔戲調。

二十二歲進入古倫美亞唱片擔任樂師,二年後被勝利唱片延聘擔任作曲,一九三六年以《白牡丹》奠定其在歌壇地位。

圖片來源:家屬提供

惟他是事業心較強的人,不甘願屈身為「後台」人員,乃集資於一九三九年在大稻埕創設「東亞唱片公司」,企圖延續台語流行歌曲的生命,只是時不我予,慘澹經營下,幾將儲蓄賠光。

戰後,他以「陳玉山」筆名再從事創作,同時也不忘在唱片業上謀發展,並且投資台語影片的拍攝,事業的不順遂,致使他的創作量顯得有些「單薄」,這不僅是他個人的損失,也是台語歌壇的不幸,否則他的作曲天賦,必能更有所發揮。

一九九〇年,榮獲金曲獎的特別貢獻獎,二年後辭世;他所遺下的作品如《白牡丹》、《滿山春色》、《賣菜姑娘》、《中山北路行七擺》......等,於今已是不朽的「老歌」。


 
財團法人上善人文基金會 Shang Shan Human Culture Foundation 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二段75號 02-2321-4008 版權所有©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. 網站地圖隱私權安全政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