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速變遷的時代中,現代人習慣吃西式早餐,去各式新潮的咖啡廳,下午茶喜歡吃法國來的千層派、閃電泡芙。但在寧波西街上,卻有著一間在物換星移下,仍然屹立不搖,賣著傳統點心的老店-劉仲記食品行。

看著店外的裝潢和賣的東西,對於這一代的的我們是陌生的、有距離的,甚至不曾踏入這樣的店。但一進到店內,就像是發現糖果屋一樣令人興奮不已。各種從未看過的糕餅點心,舊舊的架子上堆滿了琳瑯滿目的零嘴,光看著名字就開始流口水了。看著店內賣的東西和陳列的方式,若不是外面充滿了新潮的服飾店,會覺得自己穿越時空回到了五、六十年前的台灣。

從民國三十八年到現在,起源於一家小攤販,有六十幾年歷史的劉仲記,已經傳到第三代。以前就像一家小型百貨除了賣麵包、中西式糕點、蛋糕之外,更有衛生紙、奶粉等日用品,應有盡有。現在因為時代變遷,以自家傳統糕點為主。在這工作了二十幾年的蔡阿姨說,外面的店都換過一輪了,只有他們還在!

這裡主要的顧客是老一輩爺爺奶奶,其中又以外省人居多。偶然遇到一位年輕的客人拿了四包玫瑰瓜子要結賬。正感到有點意外時,他說這是他媽媽特別交代要來這買的,他從來不曉得原來瓜子還有玫瑰口味的。蔡阿姨向我們介紹了店內的招牌玫瑰瓜子,一打開包裝就聞到濃郁如香水般的玫瑰花味,秘密就是在瓜子炒完後加入老闆的獨門配方玫瑰露。不止外省人過年必吃,這也是先總統夫人蔣宋美齡最喜歡的零嘴之一。
其實當時戒嚴時期,這些小東西是被嚴格管制的,但由於連政府高官、官夫人都愛不釋手,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。一直到現在已經五十幾歲的第三代的老闆,店內大部分的月餅、糕點、瓜子,都是親手做的。遇上大節日時那可真是忙得不可開交,店內也會陳列出更多樣豐富的口味任君挑選。
店裡的玫瑰酥糖、黑麻酥糖也是招牌之一。糯米芽與芝麻粉的層層堆疊,讓吃進嘴裡的黑麻酥糖在口中像蠶絲一樣瞬間融化,散發出濃郁的香氣。而同樣要用二十四層之多的製工,再把材料改成白芝麻粉和玫瑰糖心,就成了受歡迎的玫瑰酥糖。

恰巧碰上一位來買鹹鴨蛋的伯伯,問這裡的鹹鴨蛋鹹不鹹,原以為是伯伯喜歡吃重口味,細問之下才知道,伯伯卻要挑不鹹的鴨蛋。伯伯說以前經濟沒有那麼好,米飯是公家配給的,飯量很足夠,但菜要醃漬的很鹹才夠配,如三隻手指頭大的鹹魚、或是一小條蘿蔔乾,就可以配兩碗飯了。
伯伯說從前一年之中,只有過年、端午、中秋可以吃到肉,不像現在小孩有得吃還不吃。以前這些小東西得來不易,拿著麻花、撒子就覺得很得意了。看著七十幾歲的的伯伯眼睛閃爍著告訴我們這些故事,原來伯伯在這裡找回的不只是當年的好滋味,更是現今生活無可取代的珍貴回憶。
店裡的糕點,幾乎都是老闆靠著快失傳的手工技術做出來的,但這些技術也因為傳承的問題,面臨著快要失傳的困境。老闆說:有人想學的話我很樂意教,但現在不知道下一代願不願意接下去經營。
走在這條街上,不妨進到店內走走看看,也許能找回屬於童年時期的感動。
臺北市中正區寧波西街28號1樓
(02)2321-26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