粉絲專頁
 
   
 
城南滋味‧料理講堂
融合各方飲食文化的臺北城南,該如何吃才能體會箇中精髓?所謂外行看熱鬧,內行看門道,《食居城南》套書中介紹了城南巷弄間老字號店家的地道口味,〈城南滋味〉料理講堂延伸規劃出四大主題,既享城南味,也知城南味!

本系列課程由《食居城南》作者、「鈍刀怪廚」黃學正分享城南街區老店故事、介紹特色食材,並帶著大家以傳統城南美食為軸,接合當代創意,使老菜色生出新靈魂。

在料理講堂,品嚐意想不到的城南驚喜滋味,也品味城南的燦爛時光。
 
2017城南滋味‧料理講堂

走過悠長歲月、融合大江南北各方飲食文化精華的臺北城南,該如何吃才能體會箇中精髓?上善人文基金會於2017初出版《食居城南:南門市場與周邊飲食的生活故事》書本與影音紀錄,與大眾分享城南巷弄間老字號店家的道地口味。自二月份起,上善在城南地區舉辦「城南滋味 ‧ 料理講堂」,延伸規劃出四大主題,由作者黃學正老師分享巷弄間的老店故事,並帶領學員動手做料理,以傳統城南美食為軸,接合當代創意,使老菜色生出新靈魂,讓民眾享城南味,也知城南味。


二月主題『米食變身術』

米可以轉變成多種形態,單吃或搭配食材都好美味。課堂中學員一同把蒸熟的圓糯米搗成麻糬後,再將臺灣在地的芒果乾、鳳梨乾、草莓乾包入麻糬中,外層裹上炒至金黃色的香脆米粒,多層次的好滋味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。另外學員們也用太巴塱紅糯米蒸米糕,拌入桂圓、糖及米酒的甜米糕口感糯脆相間又散發芋頭香氣,做法簡單卻美味;最後大家啜飲剛擂好的客家擂茶,三種米食體驗,一次滿足。

  

三月主題『家鄉味的記憶』

福州人與客家人在城南地塊上互相融合,彼此的特色飲食讓城南餐桌變得好熱鬧。在第二堂課程中,學員們體驗親手包福州燕丸的樂趣,大家齊心協力將荸薺、蔥、芹菜、香菜、香油、老醋、老酒拌入絞肉,再把餡料包進燕皮,做成一顆顆如水滴般的燕丸。蒸好的燕丸口感爽脆,無論是沾上蝦油直接品嘗或是做為湯料皆有一番風味。搭配滷福州魚丸、燕丸魚丸蘿蔔湯、福州蝦油拌炒米粉、客家芥菜炒豆干等料理,用家常的幸福滋味迎接春天新氣象。

  


四月主題『香料實驗室』

香料是魔法,比味覺更先降臨的香氣,總是引人期待,第三堂課將城南經典熟食相互加乘,不僅散發奇妙香氣,更創造出超乎意料的好味道。課堂中,老師讓學員以觸覺、嗅覺、味覺三位一體的方式觀察各種香料的形態及香味,並分享用香料入菜的技巧。將南門市場的桂花鹹水鴨沾上由貢椒、花椒、丁香、細鹽所捶成的碎粉末,香料的風味與鴨中滋味反覆回甘,增加鴨肉味道的層次;將哈密瓜、木瓜、蓮霧切片,用具有鹹油和焦糖味的陳年火腿薄片捲起,當鹹味與甜味在嘴裡互相撞擊,水果多汁的口感與微酸的果香更添火腿的質地及滋味,再喝上一杯甜甜蜜蜜的銀耳蓮子湯,綿密的口感讓味蕾的體驗更加豐富。切下的火腿皮殼則不用急著丟棄,可以搭配茶葉、花椒、八角、黑白胡椒粒及醬油作為滷茶葉蛋的材料,由於課堂時間不足以完成,黃老師在上課的前兩天就先煮好茶葉蛋,讓學員可以在課堂中品嘗浸泡兩天滷汁的茶葉蛋,平凡的蛋白飄散耐人尋味的火腿及花椒香氣,口感更是令人讚不絕口。

  

五月主題『混搭新滋味』 

在五月的最後一堂料理講堂「混搭新滋味」中,以南門市場與周邊店家的跨文化、跨世代料理為主題,教大家將簡單的現成食材加油添醋創造出精彩宴客菜色。這一堂課大家來到城南的越式餐廳,親手包越式春捲、品嘗德國豬腳,並將傳統繼光餅抹上藍紋起司、花生醬與果醬,變身成台灣版的貝果;又以台灣經典甜品-黑糖粉粿加上花椒油、醋及洋蔥,成為鹹酸甜麻俱足的開胃菜「口水粉粿」。當不同的食材滋味在口中互相對比、對話,味道令人驚豔。

  


動手做料理 體會在地生活溫度

近年來,自己動手做料理的風氣愈來愈盛行,「城南滋味 ‧ 料理講堂」為平時繁忙的都市人創造了一個好好做菜、好好吃飯的時光。當食材相互搭配、烹調手法改變,讓食物產生了物理與化學變化,迸發種種新滋味;就像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,在時空與族群的流轉中,激盪出矛盾、衝突、和解與融合,交錯出現今底蘊深厚的城南景緻。學員們透過認識城南美食及親手做創新料理的過程,彷彿走訪了人聲鼎沸的南門市場、以及默默堅持好手藝的傳統老店,感受由在地店家所共同堆疊出的城南生活溫度。

 
財團法人上善人文基金會 Shang Shan Human Culture Foundation 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二段75號 02-2321-4008 版權所有©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. 網站地圖隱私權安全政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