粉絲專頁
 
   
 
好食城南
歷史悠久的城南,百年來一個個攤位、小吃店、餐廳匯集成大時代特有的味道,滿足老饕的胃口、撫慰遊子的鄉懷,也增添了街坊鄰居的餐桌風味。

上善於2015年起,從自南門市場出發,探訪、紀錄城南飲食店家對食物的堅持與故事。藉由一趟趟的尋味旅程,覓回那城南的飲食、人文與漸忘的風景。
 
時光軸線下 城南飲食的流轉變遷

台北城南街區有著豐富的歷史古蹟、博物館群,同時聚集了文學、戲劇、舊書郵幣、藝文空間,多元的人文面向與綠蔭老樹共同構成了此地獨特的場所魅力。

位於城南街區的上善人文基金會,自2012年起以實踐人文創意為名,以「種子集」、「幸福集」、「故事集」等主題,帶領大眾在城南街區實地穿街走巷,挖掘在地人文感質、場域精神與生活態度,透過活動做為推廣手段,與在地團隊建構交流平台、與在地創意工作者凝聚共識,共同形塑在地生活美學與土地文化的生命力。藉著「好食城南」專欄,上善將以人們日日關心的飲食為主題,集結時光軸線下的生活逸事,紀錄並傳遞城南生活的幸福滋味。

說起城南的飲食故事,位於城南一隅的「南門市場」是重要的參與者亦是見證者,在這個擁有百年歷史的市場內,曾經容納、匯集、流轉的多元食物口味,交織聚合成台北城南極具特色的飲食文化。

不同於大稻埕、艋舺等鄰近河岸的傳統聚落,台北城南本身無既有聚落,但是腹地平坦而廣大,曾經是不同族群交易採買的邊界,使得文化交流活動頻繁。在清朝時期,漢人移民與原住民會在古亭新店溪河岸交易買賣,交易品包含山豬肉、麻布、硫磺等生活物資。到了日本時代,由於城南鄰近多配置於城內南側的官署,於是許多職員居住於此,逐漸發展出新的市街。當時政府因衛生考量而統一管理市場,在1907年將南門外的市集攤販統一集中於磚造的「千歲町市場」,此地遂成為城南生活圈的生活必需品補給基地。在國民政府遷台之後,「千歲町市場」更名為「南門市場」,適逢1949年後台北市湧進各省人口,基於對家鄉味的思念,外省人開始製作販售大陸各地特色食品,使南門市場內洋溢起大江南北氣息,尤以江浙外省菜聞名。

今日南門市場所在的複合式大樓則是於1982年落成完工,市場內聚集了新舊店家,無論是即食菜餚、糕點、醬料、南北貨、生鮮食材皆是一應俱全,蘊藏了許多令人感到驚喜的美味。除了維持傳統食物的金字招牌之外,因應時代變遷的影響,老店家也逐漸發展出新的生存之道。1947年成立的上海合興糕糰店,一直是以製作蔣宋美齡夫人喜愛的紅豆鬆糕而聞名,但為了吸引不拘泥傳統口味、喜歡嘗鮮的年輕人,合興陸續推出許多創新口味。無論是草莓、香蕉、爆漿巧克力、起司口味湯圓,以及具有福氣豬、招財兔、可愛熊造型的豆沙包,用創意為老店注入新能量。

當食物飄香,當店家微笑招呼,總是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幾分溫暖。看著走過百年歷史的南門市場,隨著族群與店家的代換,口味也曾依稀跟著時空流轉數次。南門市場的老店家曾經因為思鄉和生活,開始製作販售家鄉特色食物,他們的回憶與思念藉由味道傳承,自然而然地進入新一代人的生活,構成了世代傳承的飲食記憶。

 
財團法人上善人文基金會 Shang Shan Human Culture Foundation 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二段75號 02-2321-4008 版權所有©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. 網站地圖隱私權安全政策